当前位置:首页> 地名文化>豆腐街、陡富街与启文街的故事

豆腐街、陡富街与启文街的故事

时间:2017-11-27

来源:社旗县民政局

原创作者:徐东 王旗

赊店古镇七十二条商业街,街道名称林林总总各有特色。其中有一条街有三个名字:豆腐街、陡富街、启文街。对此,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。

这条街位于赊店古镇最南端,隔瓷器街与山陕会馆相对,北起南瓷器街与西阁内街、老街交叉口,南至古寨墙,西临赵河,东临古码头,全长300余米。赊店古镇是一座依码头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城镇,码头周边几条街道是古镇最早形成的街道,这条街就是其中之一。因毗邻码头,街东分布着码头的卸货场,街上有几家过载行、几家客店和饭店,街口处还有几家做豆腐卖豆腐的很有名,为此人们就称这条街叫豆腐街。

这条街的靠南部稍显偏僻,有一家客栈叫立诚老店,十几间茅草房,几个大通铺,一个大院子,因为条件差,收费低,接待的都是穷客人。店主掌柜的兼伙计姓李,四十多岁,整天笑眯眯的,为人乐善好施、实诚本分,人们都称他李实诚。他老婆也在店里烧茶做饭打杂,一个小儿子被送到镇上一家私塾里读书。一些人劝李实诚,把店房改建成砖瓦房,收拾收拾,也能接些大客户。可李实诚有心无力,一脸若相地说:“生就的穷命,撑不起大场面,只当给穷哥们留个落脚的地方吧!”

这年腊月的一天晚上,雪花纷飞,北风呼啸。一位客人走进客栈投宿。只见这客人四十多岁年纪,面黄肌瘦,喘着粗气,穿一身破棉袍,腰里扎了根麻绳,背了个破被卷。那时候有人出门自带行李,为的就是省些店钱。李实诚把客人安排到北屋住下,又让老婆给客人煮了碗菜汤多加姜沫,还溜了个大蒸馍。客人狼吞虎咽地吃了馍喝了汤,脸色这才好了一些。李实诚见客人自带的被子太薄,就又给他加了床被子。客人感激地要付钱,李实诚说:“等走时一并算就中。”

第二天一早,住店的客人陆续结帐离去,可昨晚来的那个客人还毫无动静。李实诚进屋喊他起来吃早饭,只见那客人还在蒙头大睡没有反应,走近掀开被角一看,只见客人面色腊黄,呼吸急促,用手一摸额角,滚烫滚烫,原来是病倒了。李实诚忙到瓷器街广和堂药店请来先生。

先生为病人诊过脉后对李实诚说:“这位客人身染伤寒,甚是凶险,恐难回天,你看咋办?”

李实诚忙说:“客人既已病在咱店中,自当尽力抢救,花费再大,自有小店承担!”

先生看李实诚对客人这样尽心,也很感动地说:“那只有尽人事而观天命了。”然后开了个药方,让李实诚取回后熬好为病人服下。李实诚生怕病人受凉,特意给病人住那屋生了一盆火,又给病人加了一床被子。夜里,他就住在病人旁边,随时喂茶喂药,细心侍候。就这样一连服了五付药,熬了五天,到了也没能留住那客人的命。收拾客人留下的东西,只有那个破被卷,还有棉袍里边衣兜里有几十文铜钱,连看病吃药的钱都不够。邻居们都说:李实诚好心没好报,摊上这样的倒霉事儿。李实诚也很难过,可他不是为自己难过,而是为那客人难过,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客死异乡,连个姓名住址也没留下,只在那破被角上发现一个姚字。李实诚在镇上购了付棺材,把那客人装敛后埋在了镇北义坟地里,还在坟前立了个碑,上书“姚客官之墓”,以便将来万一客人的家人来寻访好有个辨认。他老婆原本要把客人留下的那个破被卷也放在棺材里埋了,李实诚却说:“把那被子留下吧,万一客人的家人来访,也好有个辨认的念想。”

第二年夏天,李实诚怕客人留下的那个破被卷发霉,就搭在客栈院子里的一条绳子上晒,谁知却被一条老黄狗将被角处咬破了一个口子。李实诚的儿子发现了,撵跑了黄狗,却发现被狗咬破的口子有点异样,随即从那口子里掏出来三张纸,拆开一看原来是三张银票,连忙拿给他爹妈看。李实诚一看,果然是三张银票,两张各1500两,一张2000两。原来是那客人怕露富遭劫才故意穿着破烂装穷,并把银票缝在破被卷里,谁知道费尽心机却客死异乡。李实诚长叹一声说:“这是那客官用命换来的财产,咱赊店人以诚为本,这意外之财咱一分也不能沾,也不能对外说。万一老天有眼,等到客官的家人来寻,咱就原封交给人家。”他老婆和儿子也都连连点头答应了。

谁知,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这事儿不知咋的被街上的邻居们听说了。虽然有人当面问李实诚,李实诚失口否认,可人们还是越传越神,越传越真。人们都说,李实诚是傻人有傻福,好心得好报,时来运转,穷家陡富。事儿越传越广,越传越奇,一些人就谐音改称这条街叫“陡富街”。

还真应了众人所传,第二年春天,一个二十多岁外地口音的年轻人来到赊店,东打听,西打听,打听到李实诚的立诚老店。年轻人说他叫姚守义,与豫北怀庆府相邻的河北邯郸人,父亲叫姚广德,常年在外经商。前年原本捎信说要回家过年,谁知后来却音信全无。因他母亲前段思念父亲一直卧病在床,他为照顾母亲脱不开身,最近母亲稍有好转,才在母亲严命催促下外出沿路寻访父亲。李实诚见这年轻人与那位亡故店中的客人面貌有点相似,就问年轻人找他父亲有啥凭证?年轻人说当年他母亲为父亲做被子时,被面布剩下一块做了个小包袱皮,说着取出来那块布,李实诚取出客人留下的那个破被卷一对,果真布质花色都一样。李实诚这才相依天道好还,当年那客人的后代真的寻来了,就把当年客人病倒店中,多方救治无效,只好代为安葬的事儿前前后后说了一遍,又领那年轻人到镇北义坟地里大礼祭拜了他的父亲。年轻人万分感谢李老叔仗义疏财、救治父亲、安葬父亲的大恩,拜李实诚为义叔,并商量着要起回父亲的骨殖回家乡安葬。

李实诚见年轻人一直未提银票的事儿,就问年轻人知不知道父亲当年还身带何物?年轻人说他父亲常年在外,并不知道身带何物。李实诚这才把三张银票如数交给年轻人说:“这是你父亲用命换来的财产,带回家去好好孝敬你娘亲吧!”

姚守义更为义叔不昧巨金的大义大德所感,说啥也要留下一张银票作谢。李实诚说啥也不收,最后不惜变脸失色道:“你要是认你这义叔,再不能提这话!”姚守义无奈只好答应说:“那好吧,不过我还得在咱家住些时日,办点事儿。”李实诚当然满口答应。

就这样,姚守义在李家住了下来,在镇上蔚盛长票号取出500两银子,购置木石砖瓦,请来木石匠人,将李家的“立诚老店”全部翻建成了青砖大瓦房,整齐气派,焕然一新,大门楼上还悬了一块金字牌匾,上书“启文立诚”四个大字。原来李实诚大名叫李启文,父亲原本希望他走读书成才之路,谁知却成了个小商人,为此平时羞于提自己的大名。只因姚守义与这位义叔接触时间多了,才知道详情,为此才做了这块匾。

立诚老店翻建落成之日,全镇的士绅名流老板百姓纷纷前来志贺围观。李实诚老板义救客人、不昧巨金更成为一时美谈,不胫而走,越传越远,不少客商争相投住立诚老店,一睹真容,老店日日客满、生意火爆。而且自此以后,这条街的文风时运好象都变了,先是李实诚老板真的实现了“启文”的梦想,他的儿子十四岁就高中县学考试秀才,轰动全镇、全县,接着又高中举人,被选任作县官。由此开端,街上又连续考中了七八个秀才。人们自此又把这条街叫做“启文街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