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 地名文化>珍珠河的传说

珍珠河的传说

时间:2017-11-27

来源:社旗县民政局

原创作者:魏春明

相传,明嘉靖年间,北方连年大旱,南下逃荒要饭的难民成群结队。有一天,一老妪领一十来岁的女孩一路颠沛,走到了豫西南巨镇桥头镇,眼见这里民风淳朴,土地肥沃,镇西又有一条水草丰茂的河流,便依河生息下来。

 

 珍珠河02.jpg

 

那十来岁的女孩名叫秀儿,几年光景,已出落得如花似玉,貌若天仙。远近乡邻提亲说媒的,络绎不绝,快要踏破门槛。秀儿只顾埋头干活,一直含笑不语。这天中午,秀儿正在河边割草,一位少年飘然而至,只见这位少年,长得眉清目秀,风度翩翩。秀儿抬头一看,好一个玉树临风的少年,脸色一红,不由得暗暗打动了心扉。双方搭讪几句,就有一见钟情,相见恨晚之意。自此,两人频频约会,暗定了终身。

一天,这位少年对秀儿说,我是这河里一只修炼千年的蚌壳精,前世与你有缘,今生相会,是来报答你的。秀儿听后,那是一万个不相信。这位少年说,若不信,请你闭上双眼,我变一个蚌壳给你看看。说话间,不待秀儿张开双眼,面前已现出一巨大的蚌壳,正渐渐地张开双壳,露出鲜艳的蚌壳肉,肉与壳间长一颗硕大无比,闪闪发光的珍珠。秀儿正要看个究竟,不知从哪里飞下一只黑顶鹤,猛啄蚌壳肉,等秀儿缓过神来,那黑顶鹤已叼住一块蚌壳肉,冲天而去。秀儿看见地上的蚌壳,一张一合,痛苦挣扎的样子,伤心不已,悲痛欲绝。心一横,纵身跳入蚌壳中,蚌壳一震,合紧了双壳,轱轱辘辘,滚落到滔滔的河水中。不见了秀儿,老妪和村民都认为秀儿在河边割草,掉河里淹死了。人们打捞几天,连尸首也没有找到。

老妪失去女儿后,孤苦伶仃地生活着。每当想起秀儿,常常独自一人来到河边哭泣,时间一长,哭瞎了一只眼睛。一天夜里,老妪刚入梦境,见秀儿回来了,径直走到床前说,我已得道成仙,母亲不要牵挂。也是女儿不孝,连累你哭瞎了眼睛,可用珍珠治好你的病。梦醒后,老妪自言自语地说,傻女儿,我一个又穷又瞎的老婆子,连饭都没吃的,上哪找珍珠啊。第二天梦里,秀儿又回来说,河边草丛中蚌壳里有,没人时你去捡。临走时,又详细交待了配方。这天傍晚,老妪半信半疑地摸着来到了河边,刚到岸边,果见河沿草丛中,长成的蚌壳成堆,老妪一一捡回家中。回去后取出珍珠,照梦中女儿说的方子,晾干碾碎,融水滴入眼中,慢慢治好了眼病。此事,一传十,十传百,轰动了乡里。都说这些珍珠是秀儿变的,送来孝敬母亲的。事后,老妪又把剩余的珍珠,或送或卖,慢慢地积攒些银两,幸福地安度了晚年。

从这以后,河上不断有珍珠产出,年年造福乡邻。有一年,附近乡里的村民,遍染目疾,就用河里的珍珠治好了眼病,为了感恩这条河,人们便把这条河定名为珍珠河,沿用至今。为了纪念秀儿,又将秀儿的名字改为珍珠,并在河边建庙立碑,代代供奉。现在,附近几十里,有关珍珠女的故事,还广泛流传着。

而那天飞来的黑顶鹤,则是这河里的一只修炼五百年的老鳖精,因羡慕秀儿的美貌,一时起了嫉妒之心,闯下了大祸。上天为了惩罚它,让它子孙后代都化为黑泥土,来滋润珍珠河畔的土地。以至,桥头镇这一带方圆十几里,都是黄土地。而珍珠河岸的地表,却河底为黄色,河帮呈黑色。对此特异现象,当地百姓中,素有“铜底铁帮”之戏说。